今天的讲座要点是:一要把普通话说好说准 :二是谈谈怎么朗诵 三是谈谈朗诵的基本基本要领 比如:朗诵的艺术、朗诵的主题、朗诵的激情、以及朗诵的基本要求,比如呼吸、嗓音的锻炼和保护、重音、速度、声音的把握等等。
第一部分:练好普通话
第一:要熟悉发音的器官和位置,要了解发音的构造和原理,用科学的方式把声音发挥的更好。发音的器官由口腔、鼻腔、声带三部分构成。朗诵要综合运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把每一个音节都念全了才好。朋友们练习的时候要用记录的方式来练,而不要只念声母,不念韵母。这一点上海朋友要特别注意。口型要点是要求呈枣核形 ,这样音节音素才可以出全。
第二:朋友们要把声调要念好: 四声念标准+声母韵母+口腔鼻腔共鸣+声音好=朗诵不难。朗诵的诀窍就是要把汉语拼音掌握好。
第三:要对平舌和翘舌音的区别进行强调——这一点上海人要特别注意。
第四:要掌握朗诵的规律,做到“耳到、舌到、眼到”。
第五:注意变声。哪些读轻声:表示语气的助词 结构助词 表示某些虚化的词头或词尾 表方位的词
第二部分:朗诵
1、朗诵的概况
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
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
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
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
举例说明:
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来讲解。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 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可知道/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
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示范)
“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ldsh/ldyj/2019-08-12/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