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通话测试 > 政策法规

吉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政策法规 2019-07-26 16:59:48 政策法规   语言文字

  (2005年9月1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14日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6号公布 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组织和个人。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条每年九月第三周为本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宣传周。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并对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予以保证。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予以奖励。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

  第九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公务或者公共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十一条以汉语文出版的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二条下列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采访等;

  (二)商业、邮政、电信、公路、铁路、民航、水运、旅游、餐饮、娱乐、网络、医疗、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以及其他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行业的公共服务;

  (三)影视产品制作及舞台艺术表演(艺术形式和剧情特殊需要除外);

  (四)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的讲解;

  (五)运动会、博览会、演唱会、庆典活动等的解说;

  (六)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制作。

  第十三条下列情形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一)影视屏幕及舞台字幕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电子屏幕、标语(牌)、会标、告示、公文、公章、公务用名片用字;

  (四)招牌、广告用字;

  (五)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名称用字;

  (六)在国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和说明书用字;

  (七)证书、奖状、奖杯、奖牌、执照、报表、标签、票据、门票用字;

  (八)病历、处方、体检报告用字;

  (九)运动会、博览会、演唱会、庆典活动等场合的用字;

  (十)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用字。

  第十四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者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绘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研究、整理、出版古代典籍和历史档案;

  (六)特殊的出版、教学、研究用字;

  (七)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五条用于公共场所的题词和用于招牌的手书字,提倡使用规范汉字。

  第十六条汉字的规范书写行款为:横写由左至右,先上后下;竖写由上至下,先右后左。

  第十七条汉语标点符号和汉语拼音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八条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其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

  (一)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应当达到一级乙等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当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pthcs/cyzd/2019-07-26/599.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