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背景普通话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
摘要:在高校的教学中,普通话教学受到了教育领域极大的关注。尽管如此,但是普通话教学成果依旧是不尽人意。如何通过短时间的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并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强化练习?这对高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基于此,本文将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对学生的普通话交流能力有了阶段性的提升,以不断的纠正、反馈、强化来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息化;普通话;互动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互通交流随之提升,普通话作为各个民族人民交往的桥梁,其关键作用愈加显现。在信息化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行普通话,作为普及的交流语言,高校在普通话的推广中,作为主要阵地,也因此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因新生事物的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学习的方式逐步转变,在教育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推广、普及信息化技术,新兴教学模式逐步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更多的互联网方式获得,比如移动终端、手机、电脑等等。因此,在现阶段,及时建设信息化背景的普通话教学课程,这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互动教学模式在此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多元化,学生亦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加多元、丰富的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进而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语言是最为重要的桥梁,与此同时,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尤其在高校求职中,面试、交流都会用流畅的普通话来进行,因此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或者是地方方言,进入高校后,普及普通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高校的学生更加关注于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学习普通话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如何将普通话作为文化课,进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便是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教师的责任就会更加重要,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有效的互动,这是现阶段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以多元化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有效运用,并通过实践教学来进行列举。
(一)通过课程的导入来学习普通话
刚进入高校,会融入很多地方的学生,很多学生会拥有本民族的语言,亦或者是地区的方言。首先,可请学生用自己的方言或者民族语言讲一句话给其他同学们听,看周围的同学是否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几段不同民族所讲述的话语,当然,也可以包含其他国家的语言。随之引出课堂下一环节内容:学生在离开家乡步入社会之后,普通话交流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二)进行语言的训练时,可采取手机录音的方式来进行
手机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通信工具,很多手机都有其录音功能,在讲解声母以及韵母的发音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录音,在手机上保存自己的发音,与此同时,可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的发音进行有效的比较,以此改正自己的发音。
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作品的朗读,现阶段很多普通话教材中,都会包含短篇文章的朗读,而这些文章都有很规范的朗读录音,录音内容中词语的发音、语气、语调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原文的感情色彩也会通过阅读来进行表达,这对普通话的学习者有很好的可参考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朗读录音进行存储,与范文的录音进行有效的比较,进而积极学习范文语调和语气,对范文反复听以及练习,最终提升自身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三)以动画的播放形式来进行发音部位的认识
通常来说,语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以口腔内的发音部位来进行讲解,细分以后对发音部位的知识内容是有一些乏味的,很难使学生全部记住。可在学习声母或者韵母的过程中,重复对身体部位的讲解,并细致的讲述哪一个位置发出具体的音,使学生更加容易记住其发音部位的相应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动画的形式,将身体发音部位图做出来,并进行讲解,以这样生动形象的形式来授课,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对此内容的记忆随之深刻,不至于学习内容太过枯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21-01-15/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