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说话的中心。
(2)确定最关键的词语。
(3)选定句式。
(4)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
当然,(2)与(3)有时次序会互换。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确定中心和层次肯定在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之前。也就是说,人们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讲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也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如不能排除,就会造成说话的中断。即使最后能够排除,也会严重地影响听感,造成语句不流畅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思维障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选词困难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
他最反对老师的那种——嗯——老师用很多作业——用很多作业来——影响同学的学——影响同学的业余生活。
这儿出现的重复和延长显然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选出适当的后续词语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选词障碍有时表现为几次换用,例如下边这一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呃——就是说我们一定——呃——应该要注意自己——呃要讲究自己语言的美——语言美就表现出——呃表现在用词上。
这段话中几次停顿、障碍都和选词有关。这位说话者显然有边想边说的习惯。往往在脱口而出之后又感到不合适,再进行修改,这就造成了语言上的不流畅。
(2)由于句法结构的混乱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就是:
我们国家、国家田径队的马家军自从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鳖精呵——一开始他们浙江圣达、圣达中华鳖精老——各种各样的鳖精还有甚至什么鸡精啊什么蛇精啊各种各样的精都出来了。
这一句话按说话者的本意重新安排一下应该是这样:
自从我们的国家田径队马家军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精”——鳖精、鸡精、蛇精都出来了。
然而,说话的人一开始就用错了“自从”。这样一来,整个的句子变成对马家军的评论。在句子中间又插入了浙江圣达,说到一半又觉得这一点与话题无关,于是又放弃。这样一来,整个句子在逻辑上就混乱不堪了。
(3)由于突然变换说话内容而形成的障碍。使听众感到前言不搭后语。例如下边这段话:
但是现在我们现在的广告就是我记得我刚刚开始看电视的时候有条叫做,十几年前吧十一二年前的时候开,开始看电视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广告一般都是指那种一般都是那种大型的机械呵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那个“再向虎山行”它都是广告是那种锅炉啊汽车啊嗯这些这些广告。然后到现在的话十二年以后的话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那种充斥了比如说六点六点多钟左右的时候都是那种儿童食品广告。
请注意带·的地方。说话人在那儿出现了思维障碍并突然转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意义的重复。把整段话搅得一团糟。我们如果支掉多余的部分(下边用横线标出),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谋篇得法
口头表达的效果,除了语音自然、用词恰当、语句流畅之外,谋篇得法亦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既然是表达,就必然有审题、选材、结构方面的问题。审题不当、跑题偏题、无的放矢是不可能说好话的。剪裁不当,当详不详就会表达不清,当简不简又会显得啰嗦。结构不完整不行,结构混乱也不符合要求。在谋篇方面,需注意以下三点:
1、审题准备
我们可以把一段话题加以分类,找出它们的类型来。总起来说,可以把话题分为记叙和议论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以按所记、所议的对象不同分为记人、记事、记生活、记所爱的四种“记”以及论人、论事、论物的三种“论”。
由于题目的类型不同,它们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记叙,它要求中心突出、交待清楚,信息丰富。记人的,要有外貌的描述,也要有精神的描述。写事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要交待。议论的讲话要求立论明确,发挥充分,结构完整,不能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无论是立论或者驳论,都不能中途偷换话题。我们把《测试大纲》中的50个话题(参见“附录二”)概括分类如下表(见165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ldsh/shfd/2019-08-06/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