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市民乔女士:山西晚报26日刊发的一篇稿子中,多次提到“林阴道”,通篇用的都是没有草字头的“阴”,我觉着这个用法不对,应该是有草字头的“荫”。我记得我上小学时,课本里是这样写的,老师也是这样教的。“林阴道”中的“阴”是“树荫”的意思,因为与植物有关,我认为应该有草字头。为了搞清楚,我还向多名同事求证,单位同事都是大学毕业生,大家和我的看法一样。手头没有字典,我们又用手机查证,打出来的都是“树荫”。不过我想报纸是有专门校对的,通篇用这个“阴”字可能也是有一定依据的,所以我觉得有点晕,到底哪个字对呢?
答
记者:本报26日刊登了题为《现在起,我们一起寻找林阴道》的稿件后,多位读者拨打本报热线,质疑“阴”字的写法,大家都觉着写错了,应该是“荫”。
然而,经过记者与本报编辑、校对多次核实,确实这个字没有写错,本报编辑部是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规范进行校对编审,在规范词典中,“林阴道”的“阴”没有草字头。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太原市语言文字委员会的专家――多志超主任。多主任说,“林阴道”究竟该用哪个字的争论着实不少,但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规定中,“树阴”和“林阴道”都该使用没有草字头的“阴”,报纸没有错。
记者翻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两本权威的汉语字典,关于“荫”字,《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有两种读音,分列两个词目:荫(荫),yīn,释义为树荫,如绿树成荫;荫(荫、②③),yìn,释义为①没有阳光又凉又潮(用于口语),②荫庇,③功泽子孙。
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则只列一个词目,荫(荫、①②),yìn,释义为①树木遮盖(书面语),如荫覆;②功泽子孙,如封妻荫子;③阳光照不到又阴又冷,如窑洞里很荫。在该字的解释中,专门强调了荫字统读为yìn,不读yīn,树荫、林荫道应写为树阴、林阴道。
权威字典也有矛盾,究竟该以哪个为准?多主任说,两种权威工具书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注释,原因在于两种工具书的功效有差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注音和释义上,尽量严格按照已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力求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与统一。而《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音和释义上,则更强调对现代社会语言生活中的语音、词汇进行诠释和注解,并表现出编者的一定倾向性。
多主任说,1986年颁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经明确将“荫”字统读为去声yìn,也就是该字无论在任何语言环境都读为去声。而阴字也有背面、不见阳光的意思,适用于树阴、林阴道这类词汇。随后,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树阴”用的是“阴”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pthcs/zcjh/2019-07-2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