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状+动+补
在普通话里这种句式中的状语多为“多”或“少”,补语一般都是数量补语。在广西等一些方言里常常把在动词前的状语“多”“少”放在动词后。这样,有的形成了错误的句子,有的句子仍然是正确的,但是“多”“少”等词在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句子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a、你少说两句。 | ||
b、你说少两句。 | ||
(选对a* b方) | ||
a、你多吃一点。 | ||
b、你吃多一点。 | ||
(选择a≠b* a=b方) | ||
a、多用一点时间来陪孩子。 | ||
b、用多一点时间来陪孩子。 | ||
(选对a* b方) | ||
a、今天多送你一点礼物。 | ||
b、今天给送多一点礼物。 | ||
(选对a* b方) | ||
a、请你多拿点儿。 | ||
b、请你拿多点儿。 | ||
(选择a≠b* a=b方) | ||
a、请你多喝两杯。 | ||
b、请你喝多两杯。 | ||
(选对a* b方) |
二十七、形/动+补
普通话里“形/动+补”格式,在湖北、山西等一些方言里有不同的表示法,有的格式上有差别,有的补语用词有不同。
a、衣服叫他弄脏了。 | ||
b、衣服叫他弄脏了脏。 | ||
(选对a* b方) | ||
a、这本书给他弄丢了。 | ||
b、这本书给他弄丢了丢。 | ||
(选对a* b方) | ||
a、天气热得很。 | ||
b、天热得太太。 | ||
c、天热得来来。 | ||
(选对a* bc方) | ||
a、他累得满头大汗。 | ||
b、他累得汗流。 | ||
c、他累得汗滴滴声。 | ||
(选对a* bc方) | ||
a、把桌子搬开了。 | ||
b、把桌子搬转了。 | ||
(选对a* b方) |
二十八、够+形、动+清楚+了
普通话中有“够+形”或“动+清楚+了”等格式,表示动作或状态达到一定程度。一些方言则用“有+形”或“动+有”的格式来表示这种意思。
a、菜够咸了。 | ||
b、菜有咸。 | ||
(选对a* b方) | ||
a、我听清楚了。 | ||
b、我听有。 | ||
(选对a* b方) |
二十九、补 语
普通话里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的动补结构“动+得/不+了”,其中补语“了(liǎo)”在一些方言里说成“倒”或“脱”,有时也说成“起”。普通话里用趋向动词“上”“下”充当的补语,在四川方言中常用“起”。有些动补结构在吴方言和江淮方言中常常重复动词,然后加补语。
a、你们来得了来不了? | ||
b、你们来得倒来不倒? | ||
(选对a* b方) | ||
a、我们走不了啦。 | ||
b、我们走不倒啰。 | ||
(选对a* b方) | ||
a、这件事现在还定不了。 | ||
b、这个事情现在还定不倒。 | ||
(选对a* b方) | ||
a、妹妹只吃得了半碗饭。 | ||
b、妹妹只吃得倒半碗饭。 | ||
(选对a* b方) | ||
a、没有准备,我发不了言。 | ||
b、没有准备,我发不起言。 | ||
(选对a* b方) | ||
a、我们拿不走。 | ||
b、我们拿不起。 | ||
(选对a* b方) | ||
a、快把你的东西弄走。 | ||
b、快把你的东西弄起走。 | ||
(选对a* b方) | ||
a、这稿子明天写得完吗? | ||
b、这稿子明天写得起吗? | ||
c、这稿子明天写不完。 | ||
d、这稿子明天写得完。 | ||
e、这稿子明天写不起。 | ||
f、这稿子明天写得起。 | ||
(选对a*c* d* b e f方) | ||
a、你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 | ||
b、你躲得脱和尚躲不脱庙。 | ||
(选对a* b方) | ||
a、你站好。 | ||
b、你站站好。 | ||
(选对a* b方) | ||
a、我一定要弄清楚。 | ||
b、我一定要弄弄清楚。 |
(选对a* b方) |
三十、比较句
普通话里表示比较的句式中有一类是用“比”字构成的,其基本格式为“甲+比+乙+比较语”。广西等地方有些方言不用“比”字,常用“过”字,其格式为“甲+比较语+过+乙”,或者不用“比、过”一类介词,格式为“甲+动词/形容词+乙”。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新泰等有些地区常用的结构为“甲+形容词+起+乙”。而利津一带比较句常见的格式为“甲+比较语+的+乙”。
有些方言区,如济南、泰安、临沂等地,比较句式与普通话相当,但常用“伴”“给”“跟”等代替介词“比”,引进比较对象。还有些方言用“赶、跟、评、品、的”等引进比较对象。
普通话里表示比较的句式中还有一类是用动词“不如”构成的,格式为“甲不如乙+比较语”。有些方言区,如山东菏泽青州、临朐等地,把“不如”说成“不跟”。
a、牛比猪大很多。 | ||
b、牛大过猪很多。 | ||
(选对a* b方) | ||
a、四川省比广东省大。 | ||
b、四川省大过广东省。 | ||
(选对a* b方) | ||
a、我唱歌比他好。 | ||
b、我唱歌好过他。 | ||
(选对a* b方) | ||
a、骑车比走路快。 | ||
b、骑车快过走路。 | ||
(选对a* b方) | ||
a、兔子跑得比乌龟快。 | ||
b、兔子跑快乌龟。 | ||
(选对a* b方) | ||
a、你比我矮。 | ||
b、你矮我。 | ||
c、你比我过矮。 | ||
d、你比较矮我。 | ||
e、你比我较矮。 | ||
(选对a* bc d e方) | ||
a、我一米六,你一米八,我没有你高。 | ||
b、我一米六,你一米八,我不比你高。 | ||
(选对a* b=a方) | ||
a、一天更比一天好。 | ||
b、一天强起一天。 | ||
(选对a* b方) | ||
a、哥哥长的不比我高。 | ||
b、哥哥长得不高起我。 | ||
c、哥哥长得不高过我。 | ||
(选对a* bc方) | ||
a、这本书不比那本好看。 | ||
b、这本书不好看起那本。 | ||
c、这本书不好看过那本。 | ||
(选对a* bc方) | ||
a、全班没有比他再聪明的了。 | ||
b、全班儿没聪明起他。 | ||
(选对a* b方) | ||
a、他比我高。 | ||
b、他赶我高。 | ||
c、他跟我高。 | ||
d、他评我高。 | ||
e、他品我高。 | ||
(选对a* bc d e方) | ||
a、这个不比那个更好。 | ||
b、这个不更强的那个。 | ||
(选对a* b方) | ||
a、他跑得不比我快。 | ||
b、他跑得不快的我。 | ||
c、他跑得不快过我。 | ||
(选对a* bc方) | ||
a、你穿着它不比我穿着好看。 | ||
b、你穿着它不好看的我穿着。 | ||
(选对a* b方) | ||
a、这件衣服不如那件漂亮。 | ||
b、这件衣服不跟那件漂亮。 | ||
(选对a* b方) | ||
a、我不如他。 | ||
b、我不值他。 | ||
c、我没有他有料。 | ||
(选对a* bc方) | ||
a、他不会比你差。 | ||
b、他不得比你差。 | ||
c、差,他就不得来。 | ||
d、他不会差过你。 | ||
(选对a* bc d方) |
三十一、“把”字句
“把+宾语+谓语+补语”这种“把”字句是普通话里一种很常见的句型。它用介词“把”将谓语动词后的受事宾语提到动词之前,表示对一种事物或现象的处置,谓语动词后常带趋向补语或处所补语。但不些方言区(如山东西部)常常把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后或复合趋向动词(如出来、起来)之间。
a、我们把他抓起来。 | ||
b、我们抓他起来。 | ||
(选对a* b方) | ||
a、我把他拉上去。 | ||
b、我拉他上去。 | ||
c、我拉上他去。 | ||
(选对a* bc方) | ||
a、我把他推到地上。 | ||
b、我推他地下。 | ||
(选对a* bc方) | ||
a、他把我关在门外了。 | ||
b、他关我门外了。 | ||
(选对a* b方) |
三十二、并列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分句组成的较复杂的句子。复句里各个分句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通过一定的关联词语来表示,几个分句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的关系是并举的或者是对举的,这就是并列关系。普通话常用的关联词是“也”“又”“还”“既……又……”“一边儿……一边儿……”“一方面……一方面……”等。有些方言则不同。
a、咱们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 ||
b、咱赶着吃饭,赶着说话。 | ||
c、咱们一抹儿吃饭,一抹儿说话。 | (选对a* bc方) | |
a、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 | ||
b、一不嘞看电视,一不嘞打毛衣。 | ||
c、一不瞧电视,一不地打毛衣。 | ||
(选对a* bc方) |
三十三、取舍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选择关系复句里有一类取舍复句,两个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说话者已经决定选取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常用的关联词有“与其……不如……”“宁可……也不……”等。有些方言使用不同的手段表达这种取舍关系。
a、宁肯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 ||
b、能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 ||
c、就算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 ||
d、就是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 ||
e、情愿我去,也不能叫你去。 | ||
(选对a* bc d e方) |
三十四、假设关系复句和关联词语
假设关系复句是指,一个分句假设一种情况,另一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了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常用“如果(假如、要是)……就……”等关联词语来表明这种关系。山东烟台、威海、荣成、牟平、龙口、蓬莱、长岛等地还有一种很独特的说法:“不着……就……”。它表达的含义比较复杂,相当于普通话的“如果不是因为……就……”。
a、如果不是因为姐姐扶着我,我就跌倒在那儿了。 | ||
b、不着姐姐扶着我,我就磕儿那去了。 | ||
(选对a* b方) | ||
a、如果不是因为你,妈妈就不来了。 | ||
b、不着你,妈妈就不来了。 | ||
(选对a* b方) | ||
a、如果不是因为你碰它,盘子能打碎吗? | ||
b、不着你碰它,盘子能打了吗? | ||
(选对a* b方)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zc/xxzl/2019-08-04/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