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陈静媛
摘要:推广普通话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纠正方言、说普通话需要一定的训练技巧和方法,如利用唇形及口开度练习发音,正确模仿,分层教学等。
关键词:纠正方言;普通话;方法
甘肃是一个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地区形成了代表着特定语言环境和思维方式的方言。
方言的产生,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但同时,方言间的隔阂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特别是当前甘肃各地方言众多的现状与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极不适应,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交际。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言、临夏地区方言、天水张家川方言、河西地区方言、平凉地区方言、兰州地区方言。这些方言虽然都属于甘肃方言的范畴,但从各方言代表点的情况看,其内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在语音上的差异表现得最为突出。如,会宁、定西、通渭一带的方言中就将韵母“ai”与“ei”混淆,于是在发音时把“美丽”( měilì) 读作“mǎi lì”,把“开会”( kāi huì) 读作“kēi huài”; 庆阳、平凉等地区把前鼻音“en”发音时往后靠发成了“eng”的音,将“问题”( wèn tí) 读作“wèng tí”等。另外,甘肃大部分方言中将韵母un—ong ün—iong en—eng 混淆,因此常常将“春天”( chūn tiān) 读作“chōng tiān”,将“游泳”( yóu yǒng) 读作“yóu yǔn”,将“做梦”( zuò mèng) 读作“zuòmèn”。
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讲,推广普通话是责任和义务。可是如何让学生不对学习普通话产生畏难心理,同时使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呢?
一、利用唇形及口开度练习发音
通过多年的教学,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在纠正方言的过程中,利用唇形及口开度练习发音。上课时让学生带一面镜子,教师先进行理论分析讲解,然后再通过示范发音,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唇形及口开度,再自己对照镜子模仿,慢慢进行体会,从而达到掌握正确发音方法的目的。比如教师一边讲发音部位与方法,一边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翘舌音时,舌尖是怎样翘起,翘到什么部位的。这样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真正掌握发音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ei—ai 训练
“a”在所有单韵母中口开度是最大的,唇形也是自然张开的,发“e”时,口半开而且嘴角向两边咧开。所以发“ai”时,嘴要向上充分打开,发“ei”时嘴角要向两边咧开。
2. un—ong 训练
前鼻音“un”的原型是“uen”,韵头“u”是圆唇音,韵母受韵腹“e”的影响,发音时嘴巴要先拢圆发“u”,接着向两边咧发“en”。其发音的要领是嘴先圆后扁。后鼻音“ong”,韵腹“o”为圆唇音,口开度比“u”略大,发音的要领
是嘴拢圆,始终不发生变化。
唇形练习: 绕口令( 练习嘴唇的灵活度)
老舅进城看老六,老六高兴买油又买肉。
买完了油和肉,老六就要走,
老板说: “你给了油钱没给肉钱。”
老板娘说: “你给了肉钱没给油钱。”
老六说: “我给了油钱也给了肉钱。”
3. ün—iong 训练
前鼻音“ün”的发音要领与“un”相似。后鼻音“iong”受韵头“i”影响,发音时唇形由小逐渐拢圆后保持不变。
4. uen—ueng 训练
“uen”发音时,嘴先圆然后向两边咧,“ueng”嘴先圆然后向上打开。
5. en—eng 训练
发前鼻音“en”时,受“e”与前鼻韵尾“n”( 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 的影响,口开度不是很大且嘴角略微向两边咧; 发“eng”音时,受后鼻韵尾“ng”( 发音时软腭向上抬起) 影响,口开度比“en”略大,舌头后缩,嘴向上张,而不是向两边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19-08-21/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