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淮阴师院中文系丁烨
师范院校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摇篮,教师口语课是针对师范类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课程。
作为一名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的教学水平,甚至影响到国家对中小学生语言培养的方针能否贯彻落实。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即二级或一级水平,方能持证上岗。”这项规定在我省已成为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硬性标准,没有达到合格等级的师范学生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而加强高师学生普通话水平训练,对培养合格的师范生,对师范生的顺利就业,都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让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达到相应的等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测试前的训练工作做好了,学生参加测试的达标率就会相应提高,进而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推广普通话都有重要的作用。
普通话训练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教师口语课是进行普通话系统训练的重要路径。目前,我省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采用的教材即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普通话教学已经占据教师口语课的主导地位。教师口语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训练呢?我认为,只有做到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涉及的所有内容及要求,才能做到课堂训练的有针对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四项,分别是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内容涉及普通话语音、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语法。课堂训练应该紧紧围绕这四项内容展开。
一、单音节字词训练
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不含轻声、儿化音节),共10分。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语音错误(含漏读音节),语音缺陷均会失去不等的分值。语音错误指:将某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要素,读成其他声母、韵母、声调。比如:
把奈nài读成赖lài,然rán读成蓝lán;
把半bàn读成败bài,棚péng读成盆pén;
把桂guì读成规guI,读d自读成堵dù。语音缺陷指:虽然没有将某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读成其他声母、韵母、声调,但其中一个或几个要素没有达到标准的程度,主要指声母的发音部位不够准确。比如:
发舌尖后音声母时,舌尖接触或接近上腭的位置过于靠前或靠后等;舌面前音j、q、x,读得接近z、c、s;或者开口呼韵母的开口度明显不够(比如ai);或者声调的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特别是四声的相对高点或低点明显不一致(比如阴平、阳平的声调),或者上声的降升调型变成半上。
这些错误或缺陷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具有普遍性,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地、有重点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讲声母时,应突出讲解鼻音与边音、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舌面前音与舌尖前音发音的差别;讲韵母时,应突出讲解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前鼻韵母与复元音韵母发音的差别;讲声调,则应突出讲清相对音高。每一部分学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发音、带读等手段,使学生掌握规范发音;其次,利用声旁记忆难点字词,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利用教材中附录的“普通话音读训练重点字词表”进行正音训练,带读跟读相结合,着重训练学生发音吐字的准确性与规范化,达到练习和记忆的双重目的。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不能怕麻烦,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根基。
二、多音节词语训练
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其中含双音节词语45~47个,三音节词语2个,四音节词语1~0个),共20分。读多音节词语的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一)语音错误。除同第一项单音节字词的以 外,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的读音错误。比如:
木偶--偶然 典范--典礼
一向--意向 不善--布善
福气--服气 补丁--补订
玩意儿wan yir--wan yi er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还必然涉及多音字、异读词,多音字、异读词应按照语境确定准确的读音,否则也会造成语音错误。比如:温度--揣度,省略--省悟,转移--转椅,恐吓--吓唬,颜色--掉色,作业--作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19-08-21/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