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
普通话调值训练,一直是播音员、主持人普通话基础训练当中的一个难点。调值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普通话的规范程度。播音员、主持人如果调值存在问题,语言整体面貌就会有明显的方言色彩。所以,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普通话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如何正确掌握普通话调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员在调值学习 和训练中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 :调类等同于调值
笔者在进行培训中,发现很多初学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声调没有问题,为什么会调值有问题?这其中,其实是混淆了调类和调值的概念。所以,厘清调值和调类对于学习普通话很重要。
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读音准确,其实是说调类正确,并不代表调值也正确。比如,“天”字,它的调类是阴平,也就是一声,调值应该是55即高平调,如果发成44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是调类正确,而调值偏低了。以黑龙江话为例,在字的调类上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在调值表现上则差别很大。例如;高平调(55调)不够高,多发成44调甚至33调 ;中升调(35调)起点低,终点低,时长短,多发为24调或34调;降升调(214调)终点低,调形运行的幅度不够,多为211调或212调;全降调(51调)起点低,终点高,多发为41调、42调或52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明显感觉到黑龙江话在调值上和普通话的差异,这种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黑龙江话的音域范围较窄。在调查中笔者 发现,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人群中, 音域幅度一般在4度左右,农村人群音域幅度在3度左右,和普通话的音域5度相比,差别较大。
所以,在调值学习和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拓展音域,比如,可以进行单元音练习。先发出舒服的“ɑ”或“i”音,想象自己的身体是柱子,声音从底端(小腹)向上环绕,不挤不捏。低处时,不压喉;高处时,不嘶喊。到顶端(眉心)处再向下环绕;或者进行短句或词语练习。以形象化的词汇,如平原--高山--平原--山谷,分别以中音--高音--中音--低音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音域就会获得很大的拓展。
误区二:相对音高等同于绝对音高
在调值学习中,我们要区别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概念。以音阶为例,在音乐里,如C调的1,不管谁来唱,也不管用什么乐器来演奏,音高都是一样的,可以说音阶的高低是绝对的;但是调值则不同,调值的高低是相对的,用 普通话读“巴”字,成年男人的调值比 女人和小孩儿的低,男高音比男低音就要高,可以说每个人的音高都不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在训练中只需要把握自己的音高即可,在读字时表现出的就是相对音高。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在很多普通话训练教程中谈到,阴平调即高平调发音时,是声带闭合最紧时发出的声音。很多人在训练中没有认真辨析,盲目追求高音,认为这才是标准的,结果就会出现声音脱离自如声区一味大喊大叫的现象。另外,因为高平调是调值的基准 调,高平调取音过高,就会导致其他三个调发生变异。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训练调值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如果这种声音根本不具备应用性,那这种训练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建立相对音高概念,找到自己在自如声区的相对音高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自如声区呢?每个人不管你是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对于个体的音域而言,都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自如声区就是每个人中音区的偏低部分,使用这部分音区发声,声音不仅悦耳,而且较为松弛,不易疲劳。那么,如何寻找自如声区呢?在声乐教学中,有的用音阶辅助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不易把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用发气泡音的方式寻找自如声区较为容易。具体做法如下:
做打哈欠状,从高到低发“啊”这个音,当发音到最低音区时,就会听到声音如一串气泡冒出来。随着气息的调节,气泡可大可小,可稀疏可密集,有点像青蛙的鸣叫,又像摩托车的引擎声。这就是“气泡音”。发气泡音,要注意气息的调整不要太强,喉部一定要放松。在发好气泡音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气流 强度,可以感受到虚实结合度较好的音色,这就是自如声区发出的声音,它的发音位置在喉头下方,不挤不僵,较为圆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19-08-2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