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好自如声区后,还需要找到自己的相对音高,高平调是调值当中的基准音也是最高音,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寻找:
1.可以用高于自己口语表达时的音高寻找,可以多试几个不同高度的音,然后再以不同高度的音作为基准音发出阳平、上声、去声。从中找到最舒服、最佳的声音位置。
2.用体势语辅助。可以用眼神寻找高于自己水平视线的高度发出声音。如,看着房顶的灯发出阴平字。要注意高度不要设定得太高,否则,声音会突破自如声区。
误区三:字意等同于字调
在普通话测试当中,笔者发现部分考生在测试单音节字时有见字出意现象。如发单音节字“高”和“低”时,“高”字能达到55调“,低”字则是22调,究其原因,是考生把字形象化了,按照语意去读了,高用高音,低用低音。还有“远”、“香”等形象化较强的字存在拖长声音表现语意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就破坏了调值的稳定性,出现了相对调值混乱的现象。如何保证单音节字在测试时的调值稳定性?
1.明确考核目的,建立调值意识。单音节字考察的是应试者掌握声、韵、调的能力和水平,是对单纯字音的考察,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将其拼音化,以读拼音的方式来解决“字意化”现象。
2.科学训练,循序渐进。为保证相对调值的稳定性和同调一致性,在调值训练中,可以先进行同声韵四音节练习,即巴、拔、把、罢这样的顺序练习,然后再进行单音节字四声调交错练习,即按照普通话测试试卷要求进行练习。
误区四:声带控制等同于喉部控制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员在练习时,用声位置不科学,喉部加力偏多。究其原因,是在普通话训练教程中,对四声调的调值描述中有声带松紧的控制,如:发“降升调”,声带呈紧→松→紧的状态,学员未能很好地理解,单纯把声带的控制理解成喉部控制,结果 造成喉部紧张,发音吃力的现象。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如果从声带的变化 去感知调值难度较大,学员不易接受,但如果从胸部支点的角度去感知,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感知胸部支点?可以借助一个腹肌弹发练习音“ha”音来体会,具体做法是,用腹肌爆发弹力(像报数时的肌肉状态)将气集中成束送到口腔前部,
发出“ha”音, 此时要注意喉部一定保持畅通,不能紧张,弹发时声音由弱及强。在弹发时,我们可以将手放到胸骨前第二个纽扣处,会明显感知到胸骨的震动,这个震动点就是胸部支点。通过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将喉部解放,还可为将来声音弹性的训练打下很好的基础。
找到胸部支点后,借助它我们可以较为容易地把握四个调值的训练。我们可以设想在前胸有一个声调的五度标杆,“5”在锁骨窝处(即发气泡音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上端,这是胸部支点的上限,“1”在横隔下降的位置,这是胸部支点的下限,在“1~5”之间假设“2、3、4”的相应位置,发音时要着意体会相应调值在这个五度标杆上的上下滑动。
利用胸部支点进行调值训练的具体方式:首先进行去声调练习,体会声音沿胸骨下降的感觉和腹肌膈肌由松到紧的过程;接下来再进行阳平调练习,体会声音沿胸骨上移和腹肌膈肌由正常状态逐渐转为较紧张状态;然后进行上声调训练,体会声音在膈肌位置加力后快速沿胸骨上移的感觉。在训练中,笔者发现很多学员上声调起调的位置不容易掌握,在采用去声+上声训练后,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做法是:先念一个去声(如“号”)字,发音结束后,继续保持膈肌和腹肌的紧张感,然后继续给膈肌和腹肌加力,加力的同时同步发声,发出上声(如“好”)字,这个发声过程的肌肉运行状态,就像在水中屏气,然后加力从水中蹿出一样。最后是阴平调练习,阴平调在体会时,胸骨震动感不及前三个明显,但可以感知到靠近锁骨窝处有明显震动,腹肌膈肌保持较为紧张状态。
在利用胸部支点的方法训练调值时,一定要注意喉部放松,否则达不到训练效果。放松喉部可以采用叹气法或用双唇打嘟噜来解决。另外,还需强化腹肌和膈肌的训练,以加强这部分肌肉组织的负荷能力,这个可用弹发“hei”、“ha”、“hou”三个音来强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19-08-21/1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