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卷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研究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从正常的发音声调变化而来,重新构成了特殊的音调形式。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更加偏向于口语化,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更有利于表达者更好地抒发情感。笔者在多年轻声词研究中发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卷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难以分辨且无规律性,这成为测试的难点和痛点。因此,本文以《2022年全国普通话考试题库》为材料,对其中出现的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进行研究,在探寻轻声词学习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轻声词学习建议。
这种研究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让测试者意识到轻声词的难点和重点,二是促使人们正确朗读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实现轻声词的灵活运用,有利于测试者抓住文章的感情主线并更好地使用普通话表达出这种情感,推动我国普通话的规范化发展。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卷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现状分析
(一)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分布
本文所提及的多音节词语均来自《2022年全国普通话考试题库》。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出现在该题库中的第二部分“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部分“朗读短文”中。第二部分“读多音节词语”共100个音节,分值为20分,限时2分30秒;第三部分“朗读短文”共400个音节,分值为30分,限时4分钟。该题库中的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进行分类,可分为必读轻声词和可轻读词语,前者指一般轻读的词语,词语中的轻声音节注音不标调号,比如“林子(lin zi)”;后者指一般轻读,偶尔(间或)重读的词语,词语中的轻读音节注音标调号,但会在前面加圆点进行提示。测试者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识别二者,并正确发音。
(二)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分类
根据《2022年全国普通话考试题库》,可以将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分为以下六类。
1. 后缀为“子”的多音节名词
后缀为“子”的多音节名词在题库中大多为轻声词,且出现频率非常高。如“孩子、底子、小伙子、种子、儿子、身子、叶子、拍子、女子、麦子、妻子、金子”等。其中,“拍子、女子”属于可轻读词语,根据语境,“拍子”可读“pāi zi”,也可读“pāi zǐ”;“女子”可读“nǚzi”,也可读“nǚzǐ”。
2. 后缀为“头”的多音节名词
后缀为“头”的多音节名词在题库中常为轻声词,比如“石头、馒头、源头、前头”等。和后缀为“子”读轻声的名词类似,后缀为“头”读轻声的名词也是比较常见和典型的,一般出现在比较口语化的词汇和语篇之中,通过轻声的发音方式,彰显出作品的生活化气息。
3. 后缀为“上、下、里、面”的多音节词语
后缀为“上、下、里、面”的多音节词语一般是表达方位的轻声词,比如“船上、地上、街上、树上、身上、天上、晚上、早上、底下、乡下、那里、这里、上面、下面”等。这些轻声词并不是指确切的地址,而是一种相对的方位,范围较广,可以说是泛指大概的位置,在考试中比较常见。
4. 后缀为“着、过、得”的多音节动词
后缀为“着、过、得”的多音节动词常为轻声词,比如“露着、忙着、拿着、随着、走着、接着、见过、觉得、认得、记得”等。这些轻声词通常采用“动词+着/过/得”的形式,“着、过、得”修饰着前面的动作,辅助前面的表示动作的字,进一步增强了整个多音节词语所表达实际动作的持续性,明确表达出动作主体的状态,读起来也更有节奏感。其实,上面提到的以“上”为后缀的一些动词,比如“赶上、马上、挂上、爬上”也表示一瞬间的动作或一种状态,“上”和“着、过、得”发挥了类似的作用。
5. 量词
量词中,以“这、那”开头的多音节词语一般为轻声词,最常见的就是“这个、那个”等词。所以在测试卷中遇到“这、那”开头的量词,无论后面跟什么词,一般都要读轻声,在考试中比较常见。
6. 重叠词
题库中出现的重叠词的第一个字读重声,第二个字读轻声,比如“妹妹、奶奶、爷爷、舅舅”等表示亲戚关系的、“星星、事事”等名词、“整整”等形容词、“尝尝、看看”等动词、“常常、时时”等副词。重叠词的发音具有加强语气的效果,达到流畅表达、强化含义的作用。
(三)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作用
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普通话考核的内容来看,轻声词发声轻快,在多音节词语中体现了强弱快慢的韵律和节奏,有助于检测测试者对普通话的准确应用。另一方面,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体现了一种感情上的抒发,尤其是在“朗读短文”中出现的多音节词语的轻声词时,使得文章朗读起来时重时轻,平添了诸多感情色彩,让文章变得更加易于读记和传诵。多音节词语中的轻声词运用得愈广泛,应用得愈得当,文章抒情性愈强,这对抒情文来说,能更好地表达作者内心情感,使得读者能够在朗读短文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中饱满深切的情感,从而有助于测试者在朗读过程中把握短文情感,汉语之美也得到更好地呈现。
二、学习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问题
(一)轻声、重声难以分辨
“哪些词读轻声”是诸多测试者的学习难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很多测试者对轻声没有正确且全面的认识,甚至认为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必要专门学习轻声词,这反映了测试者对轻声词的轻视。在普通话学习中,声母、韵母、声调的学习都是普通话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测试者在日常学习中接触过一些轻声词,这让其认为轻声词的学习难度远远不及声母、韵母、声调的学习,因而将对轻声词的学习放在次位,全凭自己的日常说话习惯应付测试,这种意识影响着测试者对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学习,导致他们常常出现轻声、重声难以分辨的问题;同时,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考试成绩。
(二)轻声发音难觅规律
“轻声词如何发音”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卷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学习难点。很少有测试者了解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的发音规律;同时,上文中总结的轻声词的分类也很少有测试者能够完整写出来,这导致很多测试者把轻声读得像阴平或阳平,或将轻声直接读成去声。这些说明测试者尚未完全掌握轻声词的发音规律。我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尚未收录在测试卷中的轻声词还有许多,测试者想要说好普通话,不应只局限在测试卷范围中。测试者如果了解轻声词的发音规律,那么就能够更广泛地掌握多音节词语中轻声词在各种情景中的发音,这对普通话的学习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23-10-11/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