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培训研究

普通话朗读中形象感受赏析

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丹丹 培训研究 2023-08-29 10:53:07

  朗读者对作品的差异化的感受是影响我们朗读效果的最重要原因。感受作品,是指朗读者通过作品的文字刺激所产生的内心体会和体验的过程,包括了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两方面。朗读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运动感觉等对所表达内容中描述的事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是形象感受。朗读者对朗读材料的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层次、语句的关系作出的反应是逻辑感受。本文通过朗读案例分析来阐述感受对朗读的积极作用。

  我们平时的朗读,主要是运用汉语普通话对一些书面语进行表述,朗读时,应该做到声音响亮和感情丰富,它是一项创造性的语言艺术。它的创造性表现在朗读者将作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通过各种表达技巧的转换使用,呈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声音形式,从而感染听众。而这种创造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作者在熟悉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深切的感受作品,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基调和节奏,这样才能正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其实就是细致地品味作品,这也是平时我们在学习和鉴赏纸质作品时一种提高语感的方式,这种语感对于每个朗读者都是一种能力的积累,非常重要。例如,我们所说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语言的形成。反之,我们的直觉思维在理解和判断语言的正误时,又会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实际上,没有朗读,就没有真实的感悟。感受式的朗读的另一优点是使朗读者在大量朗读之后“出口成章”,经过大量积累,朗读者或多或少的都具备了对朗读篇章的引用和借鉴能力。

  一、普通话朗读中形象感受的概述

  作家斯妤在《语言魔方》里谈到汉语的魔力,说“汉语能够衍生,派生,催生,诞生出多少不同的语意,寓意,情境,风格,风采,思路,思维,内涵,外延啊……一种语言繁衍百样图景”。汉语就好像魔方,它可以任意组合,变幻莫测,这些五光十色的词语概念即“形象”对朗读者内心造成刺激,激发了其感觉、情绪、体验和思索,从而使朗读者脑海中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出审美意象,咀嚼出审美的意味,这样就形成了形象感受。具体是指,朗读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时间觉和空间觉,运动觉等对所表达内容中描述的事物进行具体能动的体验。这种体验是读者与作者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等心理体验的共鸣。那么,如何通过形象感受来提升朗读效果呢?归结起来,就是拥有细腻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诗意的心怀。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应该把想要表达的词汇和语句当作实实在在的事物,让它在你的表达中“活”起来,让聆听者和你一样,对它产生感觉,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形成“内心视像”。

  二、普通话朗读中形象感受的具体分析

  “车窗外,雨洗过的茶场一片墨绿,像浓酣的水彩画。细看,密密点点的嫩绿新芽在闪亮;古树老干黑得像铁;柳丝分外娇柔,随雨飘摇;桃花,我立即记起潘天寿老师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吴冠中《画里阴晴》)

  这则片段中,“墨绿”,“密密点点”,“嫩绿”,“黑得像铁”,“娇柔”,“飘摇”,简单几个词语就把朗读者带入了细雨江南的意韵中,脑海里构建出这样的画面感:斜风细雨纷纷,佛堤杨柳依依,春茶吐出新绿,桃花若隐似现,粉的柔情,绿的生机,黑的刚健,这,就是生命的颜色。带着这种视觉形象感受去朗读,体验语言的审美意味,释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就能感染听众。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站立的白矾石的甬道上,经历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油腻可爱了”。(朱自清《歌声》)

  在这段关于歌曲的描写中,“霏霏的毛雨”,翻飞的“衣袂”,“爱人的鼻息”,“涂了乳油的甬道”这些词语直接刺激着朗读者的视觉、嗅觉、触觉,让读者跟随作者一起,产生“移情”体验。朗读者仿佛也置身于这郎朗清歌中,感受歌曲像微雨轻触肌肤的温润,像风吹衣袂的舒朗,像爱人鼻息的轻柔,像乳油的滑腻与明亮。带着这种细腻的感受力去品味语言,仿佛我们就在现场,风雨气息就在我们身旁,这样的朗读才能生气勃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23-08-29/1542.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