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培训研究

普通话朗读中形象感受赏析

汉中市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高丹丹 培训研究 2023-08-29 10:53:07

  同样是抒写歌声,臧克家在《春鸟》里是这样表现的:

  “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生命的键。美妙的音流,从绿树的云间,从蓝天的海上,汇成了活泼自由的一潭”。

  这段诗反复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天上的星星”、“女神的手”、“活泼自由的一潭”来比喻“歌声”,是听觉与视觉、触觉的转换,朗读者要进一步“如临其境”地感知、体验到歌声之“美妙”——它警醒生命,回生万物,把处于“煞黑”现实中的人们引入如诗如画,宛若天国的希望之所。由此可见,通感的修辞手法是“颜色似乎会有湿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复,气味似乎会有体质”,朗读者要充分调动自己每一个感觉器官,全身心的进入语言所表现的审美意象世界中,尽量做到人诗合一,在想象和联想中完成朗读体验。

  触觉是人体分布最广、最复杂的感觉系统,作家邓刚在《迷人的海》这部小说里描绘了海碰子跳进冰冷海水的片段:

  “当温热的肉体一接触冰冷的水时,它的感觉并不是冷,恰恰相反,倒像被火燎一下或是感到一把烧热的刀子在全身狠狠一刮。这个感觉倏地一过,那种彻骨的凉意才刷的一下子浸过来,紧接着像有千万支冰针穿皮肉而进,在骨头上啮着,锯着,钻着……”

  这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触觉感知的体验。当我们读到“它的感觉并不是冷”时,需要在“冷”的前面稍微停顿,显示出冷的感觉从四肢传导到大脑的过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撩”,“刮”两个字集中体现了这种“冷”的最初体验,于是我们联想到被火燎、被刀刮的灼烧感、刺痛感,倏忽间,“那种彻骨的凉意才刷的一下子浸过来……像……冰针穿皮肉而进”,我们再次发挥联想和想象,真真切切地体会这种彻骨的、冰针穿皮肉般寒冷的感觉,“啮着、锯着、钻着……”,通过重读形象地表达出来。

  再来欣赏一下《水浒传》经典故事“武松打虎”中的精彩片段: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扑,掀,剪,兜,踢”几个动作,老虎凶狠进攻的形象呼之欲出,我们在朗读时情不自禁地就胆战心惊了,根据语气运用的规律,“惧则气提声抖,惊则气提声高”,所以读这些字眼时要弱化它们本身所蕴含的力量感和焦灼感,带些许颤抖和惊惧的语气,这样才能将当时危急的气氛营造出来。再者,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中,“轮,劈,跳,退,揪,按,提,打”,这一系列动词给我们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对付老虎的过程,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仿佛像武松一样挥舞着钢铁重拳对老虎进行反击,所以读时要用力、有劲。通读整段文字,我们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运动感受,把握声音的节奏和力量,这样才能通过声音塑造出一位机智敏捷,勇猛无畏的英雄形象。

  三、普通话朗读中逻辑感受的概述

  作品内容的各部分之间,段落层次之间,作品语句与语句之间,以及作品语句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都存在紧密的逻辑。朗读中的逻辑感受就是朗读者对朗读材料的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层次、语句的关系,作品中的概念、判断、推理,一环扣一环形成的逻辑链条所产生的一种反应。逻辑感受包括并列感、递进感、转折感、对比感以及主次感等。在判断逻辑关系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关联词来帮助我们增强感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pxyj/2023-08-29/1542.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