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提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数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现行的《普通话测试大纲》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任何首创性的工作都是在不断探索与总结中获得完善的,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为我们今天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这一首创性的工程方案提出修改与完善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联系广东省近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现行测试方案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剖析,并针对现行测试方案中尚存在的待完善的问题提出个人的修改建议。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总体构架 分值比例
自国家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家语委发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以来,普通话测试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不但建立了一套工作大纲与检测方法,而且培养了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测试队伍。七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它受到了全国各条战线上的普通话应用工作者的普遍肯定。
语言测试工作本身是一项科学含量高、方法细致的动态测评工作,国外亦处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均处在试行的起步阶段,七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们今天有可能对这项首创性的工作作出丰富和发展的基础。
一、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总体构架的思考
我们是身处一线的测试员,数年的测试实践告诉我们,设计词语、朗读、说话三个相互衔接的测试层面是科学的,把握了普通话测评的基本规律。评分方法的设计也具有可操作性。就总体而言,现行测试大纲的总体构架是基本合理的,但仍有进一步调整、完善的必要。
我们认为在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总体构架上,对试项的设置与总体分值比例的设计两个方面尚存在修改的必要,具体建议如下:
(一)、关于重新调整测试项目的建议
建议保留“词语”、“朗读”、“说话”三项测试内容,撤销“判断”项,加大“说话”项的测试比重。其理由有四:
1、“判断”项包括常用词语选择、量词选择、句式选择三部分,涉及词汇、语法两方面内容。从理论上说,这套试题库应涉及全国各片方言与普通话间有差异的词汇与语法内容才是科学的,因为被测人员来自于全国各方言区,方言覆盖率是100%,而现有试卷中该套试题方言内容的覆盖面还是相当窄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就目前我国现有的方言研究成果来看还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间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如普通话的常用程度副词“很”做状语时可对应吴语的“交关”,但作补语时情况就不完全一样。普通话“胖得很”是一般说明;吴语“胖交关”一定是比较说明(比以前、比他人),且不用助词“得”,对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胖得多”。“交关”在广州话中的词义有两项:①表示程度深;②厉害。该类细微的对应差异如何在卷面的词语选择中准确落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另外,方言中的很多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是无字可写的,要将这些都落实到卷面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3、设计这些对比判断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特定方言区应考者的规范判断能力,其目标十分具体。要达到这一目的,试卷的设计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道理上说应当因人而宜,起码是因方言区而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保证该项测试基本目标的落实;要落实这一目标,在目前确实有较大的资源困难。即使依靠各地高校的科研队伍弄出一套选择试题库,也与目前抽签选题的方法相矛盾(抽签选题是任意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广东省语委近年一共组织进行了十三批测试,每一批应试者的来源都比较复杂,几乎遍布全国各大方言区,母语各不相同,如何保证该项选择测试的针对性,实际操作实在有较大的难度。
4、目前该项选择的内容完全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在我所接触的测试对象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具备较理想的书面阅读能力,绝大多数应试者都能拿到该项测试的满分,这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可以凭借规范的书面语习得作准确的判断。卷面呈现的绝大多数方言词语和语法形式在他们的阅读经历中从未出现过,也就是说,应试者从小到大很少具备方言书面语的语感,因而正确选择也就不成问题了。一句话,该项选择往往不是应试者直接依凭普通话口语语感作出的判断,因而设立该项选择的意义就不是太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1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