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测试员专栏 > 测试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现状及构想

测试研究 2019-08-17 21:37:57

  王晖: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处副处长,讲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汉语语法及现代汉语词汇等。主要研究成果有部颁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主要研制人员),论文《1994年以来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述》等。目前担任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统筹。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是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该课题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研究系统,具有特殊意义及政策性影响,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组织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和2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目前已获批准立项。本文拟就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现状谈谈我们的构想。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现状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的通知,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自此在全国正式开展起来。2000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又通过立法手段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加以强调。近几年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地区)测试工作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从论证到实施,从理论到实践,经过广大专家和业务人员的辛勤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1991年通过鉴定的由孙修章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奠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础。刘照雄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4)是目前为止普通话水平测试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据统计(王晖,2002),1994年至2001年,全国发表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论文约110余篇。2002年5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办了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从全国选送的100余篇论文中,精选31篇进行交流。可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与工作实践目前正处于互动状态,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毕竟是我国新兴而且复杂的语言测试工程,与我国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及国内外其他一些著名的语言测试相比还显得不很成熟,研究成果与语言学其他领域相比,也显得不够丰硕。在发展过程中,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全国有关领域的专家跨领域合作,共同攻关,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解决一系列突出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

  (一)在理论研究方面,陈章太、仲哲明、刘照雄、孙修章、宋欣桥、毛世桢、王渝光、李宇明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总体而言,某些具体问题研究较多,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仍显薄弱,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框架体系尚未构建成熟。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测试,不仅涉及到普通话本体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内容,而且涉及到考试的方式、方法等教育测量学方面的内容。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育测量学研究显得滞后。教育测量学研究成果现在已普遍应用于一些著名的语言测试,如美国ETS的TOEFL、GRE,国内的HSK等,成为这些语言考试的重要理论支撑。张雷、杨志明、王渝光等运用当今国际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的概化理论(GT),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了研究,但仍属于初步的探讨。因此,引进先进的现代教育测量理论来深入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不断深入,测试过程中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也逐步凸显,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而该领域的有关研究,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很少,而且仅限于描述层面,涉及内容相对表浅和零散,未能深入而系统地揭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心理因素和调控策略,研究成果更谈不上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测试中去。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研究,目前国内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把这些成果运用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则尚未出现有影响的著述。普通话水平测试还特别需要比较研究的成果,田小琳《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普通话测试之比较研究》作了有益的探索,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太少。HSK及国内外其他一些有影响的语言测试在测试理论、试卷设计、题库建设、统计分析、管理现代化、信息反馈、测试与培训互动等方面都有可资借鉴之处,深入而广泛地开展语言测试的比较研究亟需加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17/1424.html

学普通话——普通话有声学习站

http://www.pthxx.cn/

| 苏ICP备08000963号-19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学习资讯

**推广普通话,方便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