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认真努力地学习、训练后,许多同志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了二级甲等的好成绩。这当中有不少人还希望“更上一层楼”,达到一级乙等水平。常常有老师、学生、公务员与我联系,询问如何取得一级乙等的成绩。从二级甲等到一级乙等的飞跃阶段,一般不容易突破。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建议,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什么是一级乙等水平?所谓“一级”水平,就意味着普通话已经达到标准的程度,也就是要讲“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它的基本特征是“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应在8%以内,即达到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这里所说的“语音标准”,是指普通话语音系统达到标准的程度。由于受方言影响,人们在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遗留方音的痕迹。如果没有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就会出现某一类声母、某一类韵母或某一个声调的“错误”或“缺陷”。比如,江淮方言中没有舌尖后音声母(即“翘舌音”),在没有掌握zh、ch、sh正确发音的时候,就常常会把普通话里的舌尖后音声母发成舌尖前音声母(即“z、c、s”)。再如,前、后鼻尾音(通常分别称为“前鼻音”、“后鼻音”)韵母的区别是普通话语音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在江淮方言里往往两类韵母不分,对我们盐城地区的人来说,最初区分就会有困难。又如江举证东南方言中“阴平”是“降调”,而“去声”是“平调”,东台、大丰人掌握普通话的“阴平”“去声”就有困难,常常把两者混淆起来。这些都是没有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而出现的“错误”。而“一级”水平是不允许出现这些情况的。
从实际测试看,即使是存在一种成系统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特别是存在那些所含常用字较多的语音错误或缺陷,也是不能进入一级的。当然,“语音标准”并不是要求“一级”水平有能出现任何错误。只是“偶然有字音、字调的失误”,失误的“量”较少,没有超了一级水平可以允许的总失分率的范围。
如何使自己的话达到“语音标准”呢?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说话和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辨音训练,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口头语中那些“成系统”的语音缺陷和语音错误,同时注意训练语流音变和语调,把方音辨正与语感感知相结合。对于我们盐城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音正确是关键,语音训练要首先确立“标准”
普通话谢意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语调。首先要正确掌握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在训练过程中,发音训练可以利用录音机、利用网络交互多媒体等手段矫正发音,但只靠自我感觉是不行的,必须请语音上存在的成系统的“语音错误”或“语音缺陷”,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发音训练。这是改变语音标准程度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标准”不明确,盲目模仿,便可能把“错误”改成了“缺陷”,只会徒劳无功。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朗读短文项增加了“声母或韵母系统性缺陷扣分”,根据应试人的系统缺陷“视程度”定档次,对于高等级测试的要求更高了。
二、语流音变是基础,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轻声现象
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的正确发音是“语音标准”的主要内容,但不是“语音标准”的全部内容。“语音标准”还应包括普通话上声、“一”、“不”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等。盐城人在学习语音音变发音时,轻声是难点。
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从声学上分析,轻声音节较弱,是音高、音长、音色、音强综合变化的效应,但这些语音的要素在轻声音节的辨别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语音实验证明,轻声音节是由音高和音长这两个重要的因素构成的。从音高上看,轻声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调值,又构成自身特有的音高形成,即轻声调值。从音长上看,轻声音节一般短于正常重读的音节的长度,甚至大大缩短,音长是构成轻声特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有的学习者则误以为轻声决定于音强和音长,导致轻声音节发音有误。其实,音强在辨别轻重音方面起的作用很小,轻声音节听感上轻短模糊,是心理感知作用。由于轻声调值在轻声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掌握普通话轻声调值就显得很重要。轻声音节的调值有两种形式: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为31,例如:先生、粮食、困难;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为44,例如:老实、脊梁、口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pthcs/zcjh/2019-07-2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