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及实施方法
(一)集体反馈
测试结束后规定时间和地点,集合起来进行反馈。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要争取主管者的支持和配合。反馈时,一是谈的问题要切合实际,二是问题要抓得准,三是要有针对性。
1、问题切合实际。测试员要在测试中把握住实际情况,不能就测试而测试,只管点点儿、打叉、划线、扣分,不管实际存在的问题,测完后测试表上全是点、叉、勾,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去切合实际?
2、问题抓得准。要求测试员具有很强的听辨音能力,准确地去捕捉发音中的错误和缺陷,对出错率高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要言简意赅句句中的,不要大讲理论,逮着边缘的枝节问题纠缠不休,半天说不出问题所在。
3、有针对性。即指出某人的具体问题,对存有代表性问题的人一定要点名,这样会起警示作用。这时测试中所记录的例字例句就起作用了,例如张三在第一题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哪个字是怎么读的,李四朗读时有明显的齿间音,哪个句子是这样读的等等。由于点的是具体人针对性强,这个人不仅会改正并会牢记,大家也都会引以为戒。
(二)个别反馈
即测试中一对一反馈。测试员根据记录,用简捷的语言纠正。注意,一、把握好时间;二、把问题抓准;三、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把握好时间。因反馈是面对面在测试中进行的,不能长篇大论地讲理论,要直接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有示范性、准确性,在短时间内指出、纠正、解决实际问题。
2、把问题抓准。要求测试员听得准、记得快、模仿得像,示范得好、纠正得对。首先肯定成绩,再准确抓住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要使受测人有信心、有收获,纠正有方法,提高有目标。
3、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一级和接近一级水平的人员要特别重视,因他们出现的问题少,又是面对面反馈,许多问题能当即解决,反馈对这个群体来讲收获最大;对二级乙等接近二级甲等的人员纠正起来比较麻烦,他们出现的问题较多,对关键问题必须纠正,但不必面面俱到,点到即可,让他们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后回去解决;对二级乙等的低分和三级的人员可暂时放弃,所谓放弃指暂时不对具体问题纠正,因为一是没时间,二是纠正起来太困难,即使是指出问题,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解决,但一定要指出关键的问题和今后应该怎么去练习。
四、对测试工作的体会和几点建议
普通话测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环节抓实抓牢,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将导致这一工程无法正常运转,整体性原则恰恰是测试这一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保证。测试前的辅导是对整个测试工作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它既明确了测试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记音不仅有利于准确地评判和反馈,而且有利于积累语音资料,既能为今后的辅导提供鲜活的样本,又能为普通话语音理论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测试后的反馈则是在以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对受测人普通话水平的一个再提高。三者丝丝相扣,相辅相成,从而构成了测试工作的整体性原则,以此确保测试工作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建议测试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测前辅导与测后反馈相结合
当前国家要求测试前要进行普通话培训,提出“以训保测,以测促训”,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保证测前的培训、辅导是积极的、认真的,才可能达到测试的终极目的——推动全民普通话水平总体性的提高。建议这一要求与测试后的反馈一同纳入测试工作计划中,使之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做到“以培训保测试,以反馈促提高”。各地培测中心应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把测试后的反馈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测试员的培训应增加记音与反馈内容
测试中的记音与测试后的反馈,是一个新的课题。它不仅要求测试员准确辨音、快速记音、得当点评,更需要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样对测试员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在省级测试员培训中增加“记音与反馈方法”内容,以保证这两个环节的有效实施。
(三)采取措施确保反馈实施
如何保证反馈这一环节有效实施呢?时间是个大问题。毕竟受测人数多,测试任务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如果为反馈再增加时间也是不现实的。建议把三至四分钟的说话时间缩短,再把第四题“判断”去掉(目前大部分省已这样做了),两题节约的时间用来反馈。这样不仅不会影响测试质量,反而会使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稳步提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http://www.pthxx.cn/csy/qzgl/2019-08-21/1450.html